在许多家庭里,孩子的身高常常牵动着父母的心。社会上普遍的“身高焦虑”往往让家长走了弯路,有的盲目补钙,有的找来一堆所谓偏方进补,却忽视了科学评估和规范治疗。日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小竹笋’儿童健康关爱项目——儿童生长发育科普教育与科学干预专家论证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科领域专家、公益组织代表及爱心企业代表齐聚,围绕儿童生长发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虽然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长高,却只有少数家长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孩子身高。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梁雁教授指出,儿童矮小症是一种常见的生长发育问题,常常和体内生长激素水平不足有关。对这类孩子来说,单靠饮食和运动很难解决,通常需要医学上的干预。生长激素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法,能够帮助孩子追赶同龄人的身高。然而,每日注射的治疗方案给儿童带来注射相关的疼痛与不便,并对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短效制剂的用药依从性往往较低,漏针现象也较为普遍。2021年我国一项针对2864位矮小儿童的调研显示:22%的中国患儿使用短效生长激素漏针现象严重,每月漏针4—8次,即使那些依从性相对较好的患儿,也无法完全避免漏针。漏针难题严重影响了疗效,虽然不少家庭深知每日注射的必要,但是实际执行中很难坚持,往往半途而废。
为了改善矮小症治疗依从性难题,帮助孩子和家长将治疗坚持到底,科研人员持续探索让生长激素长效发挥作用的方法,相关技术开发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研究发现,Y型40kD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能更大程度地保留药物的生物学活性,药效持续时间更长,给药剂量更低,且不含防腐剂,引发过敏等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更小。更重要的是,由每日注射改为每周一次,孩子也更愿意配合治疗,不仅减轻了孩子的疼痛和心理负担,也减少了家长的精力投入。临床研究显示,这种长效方案在促进孩子长高方面,效果和每天注射的短效药物相当,同时耐受性良好。
自从今年6月19日起,全新一代长效生长激素(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即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已在全国27个省份,300多家医院落地开出首批处方,其中包括儿童专科医院30余家,妇幼专科医院50余家,三甲综合医院100余家,中医院30余家。正式开启临床应用新篇章,也标志着我国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与管理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果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或者一年内长高的速度比正常孩子慢,最好尽早去正规医院做评估。越早发现问题,越早干预,效果往往越好。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刘鹏主任强调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小竹笋”项目旨在通过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对儿童矮小的认知;基于数据和医学专家分析,形成科学意见参考;开展精准医疗帮扶,最终推动儿童矮小症早期发现、科学干预、规范诊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生长的权利。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